-
摘要:
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TRP)往往成为高影响天气,是业务预报难点。本文用地面、探空观测资料、雷达遥感资料以及NCEP一日四次0.5°×0.5°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登陆广东期间在长三角地区引起的远距离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这是一次发生在副热带高压控制范围内的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低层受台风倒槽影响。2)这次过程第一阶段暴雨主要是在强的对流不稳定条件下,由对流层低层“山竹”倒槽中的辐合线触发对流产生,同时对流层高层“山竹”的极向流出汇入加大了中纬度西风风速,在长三角地区上空产生辐散,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第二阶段,对流不稳定条件有所减弱,但前一阶段强回波产生的偏北外出气流与东南风形成辐合线,辐合线上还有中у尺度的涡旋产生,又促进了对流发展。850hPa台风倒槽北端形成一个低涡,500hPa副高边缘发展出一个短波槽,暴雨的动力条件更为有利。3)长三角的3个强降水中心分别在长江口、杭州湾北岸的嘉兴沿海及宁波沿海,都是在水陆边界附近。4)远距离暴雨区的涡度收支诊断发现:暴雨的初始扰动主要由近地层水平辐合辐散项提供,850hPa的水平辐合辐散项和扭曲项共同作用形成和加强低涡,并通过垂直运动上传使中层700-500hPa附近涡度增长,进而发展出500hPa短波槽。850hPa涡度来自于台风倒槽和副高边缘的偏南急流。5)在这次远距离暴雨过程中,台风“山竹”与海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之间形成偏南低空急流,向长三角输送水汽,与典型TRP事件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典型TRP中暴雨的初始扰动一般由西风槽提供,而这次过程主要由低空台风倒槽和偏南急流提供,涡度上传形成高空短波槽,是不同于典型TRP事件的一个物理过程。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
- HTML全文浏览量: 6
- PDF下载量: 4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