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丁一汇, 柳俊杰, 孙颖, 等. 东亚梅雨系统的天气-气候学研究[J]. 大气科学, 2007, 31(6): 1082-1101.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07.06.05
引用本文: 丁一汇, 柳俊杰, 孙颖, 等. 东亚梅雨系统的天气-气候学研究[J]. 大气科学, 2007, 31(6): 1082-1101.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07.06.05
DING Yi-Hui, LIU Jun-Jie, SUN Ying, et al. A Study of the Synoptic-Climatology of the Meiyu System in East Asia[J].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7, 31(6): 1082-1101.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07.06.05
Citation: DING Yi-Hui, LIU Jun-Jie, SUN Ying, et al. A Study of the Synoptic-Climatology of the Meiyu System in East Asia[J].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7, 31(6): 1082-1101.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07.06.05

东亚梅雨系统的天气-气候学研究

A Study of the Synoptic-Climatology of the Meiyu System in East Asia

  • 摘要: 利用1971~2000年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740站的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对东亚梅雨季的气候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夏长江流域特有的这个雨季有平均21天的长度,从6月17日开始到7月8日结束。梅雨期间降雨量达200~300 mm,占夏季总降雨量的45%左右。当6月中旬东亚夏季风突然从华南向北推进到长江流域,同时印度夏季风开始在印度次大陆爆发时,中国梅雨雨季开始。这时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供应显著加强,为梅雨降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水汽条件。气候学上梅雨锋的结构主要表现为:(1)近于纬向的宽广云雨区,其中包含有强对流降水与云团;(2) 锋前具有高假相当位温的高湿空气柱;(3)对流层低层跨越梅雨锋的水平温度梯度非常弱或几近消失;(4)梅雨锋区低层有一相对低的温度;(5) 梅雨锋区以南为强低空偏南急流,急流以北是梅雨锋风切变线;(6)从梅雨锋区到赤道的地区是一个季风型或间接的垂直环流区。在许多方面,中国东部的梅雨锋不同于日本的梅雨锋和朝鲜的梅雨锋, 因为后两者基本上是中纬度斜压结构的锋区。东亚夏季风对中国梅雨的影响要比对日本和朝鲜梅雨的影响更重要。作者对东亚梅雨系统 (中国梅雨、日本Baiu和朝鲜Changma)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