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宇如聪, 周天军, 李建, 等. 中国东部气候年代际变化三维特征的研究进展[J]. 大气科学, 2008, 32(4): 893-905.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08.04.16
引用本文: 宇如聪, 周天军, 李建, 等. 中国东部气候年代际变化三维特征的研究进展[J]. 大气科学, 2008, 32(4): 893-905.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08.04.16
YU Rucong, ZHOU Tianjun, LI Jian, et al. Progress in the Studies of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Interdecadal Climate Change over Eastern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8, 32(4): 893-905.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08.04.16
Citation: YU Rucong, ZHOU Tianjun, LI Jian, et al. Progress in the Studies of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Interdecadal Climate Change over Eastern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8, 32(4): 893-905.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08.04.16

中国东部气候年代际变化三维特征的研究进展

Progress in the Studies of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Interdecadal Climate Change over Eastern China

  • 摘要: 围绕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东部气候年代际变化,近年来,作者围绕着其气候要素变化的区域特点、在不同季节的表现特征和对应的大气环流变化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讨论,较为全面地给出了其变化的三维空间结构图像,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我国东部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具有显著的三维结构特征,它与东亚对流层中上层温度的变化存在直接联系,具体表现特征随季节而变化。对流层中上层出现的年代际尺度变冷,一方面通过其上层的气旋式环流异常,使得东亚急流轴以南的西风增强,一方面通过其下层的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导致东亚夏季风减弱。西风急流增强通过改变对流层中上层的辐散强度,触发独特的云-辐射反馈过程,对青藏高原下游地面气温变冷发挥重要作用;西风急流偏南和夏季风减弱,最终导致中国东部“南涝北旱”型降水异常。东亚对流层上层变冷和青藏高原下游地面气温变冷开始于3月,与近几十年来冬季北大西洋涛动(NAO)的增强趋势存在显著联系。从3月到9月,对流层上层冷中心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而变化:从3月到5月,冷中心逐渐南移并加强,5月移至35oN以南,导致中国东南部地区出现干旱化趋势;冷中心在7~8月的盛夏季节位于(40oN,110oE)附近,造成中国东部的“南涝北旱”型降水异常。该研究为评估大气环流模式和海气耦合模式的模拟性能、检验不同强迫因子在东亚气候年代际变化中的作用,提供了直接的观测依据。对参加WCRP组织的IPCC AR4“二十世纪气候耦合模式模拟”计划的19个耦合模式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在包括气溶胶和温室气体在内的实际外强迫作用下,目前的耦合模式难以模拟出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东亚气候年代际变化。无论对东亚气候变化归因研究,还是对适合东亚气候的数值模式研发,本文都提出了新的问题。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