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 第10卷 第4期
1986, 10(4): 337-347.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6.04.01
摘要:
本文是作者在“一个修改的σ坐标初始方程”北半球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全球大气模式的第一个报告.文中给出了这个全球格点模式方程组的基本计算方案;并对一个全球大气形势预报的实例进行了分析,与半球模式预报的结果作了比较,讨论了有关超长波的预报问题.
本文是作者在“一个修改的σ坐标初始方程”北半球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全球大气模式的第一个报告.文中给出了这个全球格点模式方程组的基本计算方案;并对一个全球大气形势预报的实例进行了分析,与半球模式预报的结果作了比较,讨论了有关超长波的预报问题.
1986, 10(4): 348-356.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6.04.02
摘要:
本文首先利用尺度分析方法分析了行星尺度运动的动力特性,指出第二种地转运动方程——Burger方程只能描述经向度很大的而不能描述经向度较小的行星尺度运动. 本文还利用一个包含涡旋粘性、Newton冷却的β平面近似准地转模式,计算了中纬度地形与热源强迫所产生的准定常行星波,并且与用Burger方程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表明了准地转模式适用于经向度不太大的行星尺度运动,而Burger方程则不能正确描述这类行星尺度运动.
本文首先利用尺度分析方法分析了行星尺度运动的动力特性,指出第二种地转运动方程——Burger方程只能描述经向度很大的而不能描述经向度较小的行星尺度运动. 本文还利用一个包含涡旋粘性、Newton冷却的β平面近似准地转模式,计算了中纬度地形与热源强迫所产生的准定常行星波,并且与用Burger方程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表明了准地转模式适用于经向度不太大的行星尺度运动,而Burger方程则不能正确描述这类行星尺度运动.
1986, 10(4): 357-370.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6.04.03
摘要:
本文描述了用以测量干沉积通量的间接浓度法,推导并验证了估算沉积速度的阻力模式,评价了间接浓度法测量二氧化硫(SO_2)和臭氧(O_3)干沉积通量的误差. 结果表明,阻力模式能较准确地估算周平均沉积速度.用间接浓度法推算的O_3的周平均干沉积通量的份数误差为0.26,若配以日夜分离或稳定度分类采样,则误差将降至0.05;SO_2的份数误差只有0.15,但上述采样方法却不能减小其份数误差. 此外,O_3和SO_2的日间通量分别比其夜间通量大10倍和3倍.SO_2和O_3的沉积速度均有强烈的日周期变化,然而SO_2的日周期中,间有因地湿而畸变的现象.O_3浓度亦有一明显的日周期,且与它的沉积速度的日周期存在三小时的相位差.SO_2浓度则无明显日周期变化.
本文描述了用以测量干沉积通量的间接浓度法,推导并验证了估算沉积速度的阻力模式,评价了间接浓度法测量二氧化硫(SO_2)和臭氧(O_3)干沉积通量的误差. 结果表明,阻力模式能较准确地估算周平均沉积速度.用间接浓度法推算的O_3的周平均干沉积通量的份数误差为0.26,若配以日夜分离或稳定度分类采样,则误差将降至0.05;SO_2的份数误差只有0.15,但上述采样方法却不能减小其份数误差. 此外,O_3和SO_2的日间通量分别比其夜间通量大10倍和3倍.SO_2和O_3的沉积速度均有强烈的日周期变化,然而SO_2的日周期中,间有因地湿而畸变的现象.O_3浓度亦有一明显的日周期,且与它的沉积速度的日周期存在三小时的相位差.SO_2浓度则无明显日周期变化.
1986, 10(4): 371-382.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6.04.04
摘要:
本文通过一个含有近共振热力强迫和耗散、基本流有常数切变的二层准地转β-平面纬向周期性窄通道斜压模式,运用多尺度方法导出一投影在T—X时空平面的、包含强迫波—自由波—自由波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关于定常热强迫波上扰动的偏微分方程组.借助奇异摄动法解析地求得了此方程组的平衡态渐近解.结果得到,在很大的参数范围内都可存在多重平衡态.
本文通过一个含有近共振热力强迫和耗散、基本流有常数切变的二层准地转β-平面纬向周期性窄通道斜压模式,运用多尺度方法导出一投影在T—X时空平面的、包含强迫波—自由波—自由波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关于定常热强迫波上扰动的偏微分方程组.借助奇异摄动法解析地求得了此方程组的平衡态渐近解.结果得到,在很大的参数范围内都可存在多重平衡态.
1986, 10(4): 383-390.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6.04.05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个用TIROS—N/NOAA卫星携带的高分辨率红外辐射探测器-2型(简称HIRS/2)测量的辐射值计算臭氧总含量的物理模式.根据该物理模式我们得到了中国上空的臭氧总含量分布图.文中给出了实时卫星资料反演的臭氧总含量与北京、昆明两站的常规探测臭氧总含量的分析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反演的臭氧总含量精度可优于3%.文中还揭示:臭氧总含量的低值和高值区通常分别与500hPa高度场的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相对应.
本文介绍了一个用TIROS—N/NOAA卫星携带的高分辨率红外辐射探测器-2型(简称HIRS/2)测量的辐射值计算臭氧总含量的物理模式.根据该物理模式我们得到了中国上空的臭氧总含量分布图.文中给出了实时卫星资料反演的臭氧总含量与北京、昆明两站的常规探测臭氧总含量的分析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反演的臭氧总含量精度可优于3%.文中还揭示:臭氧总含量的低值和高值区通常分别与500hPa高度场的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相对应.
1986, 10(4): 391-401.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6.04.06
摘要:
本文以一种精度可与逐线积分相比拟的新的红外透过率模式为基准,系统地研究了不同辐射模式以及不同光谱资料对大气红外冷却率计算的影响.结果发现:光谱资料的不同对大气平流层红外冷却率的影响大于对对流层和地面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发现:比辐射率模式在CO_2和O_3长波冷却率的计算中带来较大的误差;使用CG近似的各种带模式方法都程度不同地带来误差;当用压力换算因子来处理大气非均匀路径时,不但应当对不同气体采用不同的n值,而且在不同的高度范围,同一气体的n值亦应不同.最后,我们表明了当用透过率相乘定律来处理重迭吸收带时,只有那些宽度小于15cm~(-1)的窄带模式才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本文以一种精度可与逐线积分相比拟的新的红外透过率模式为基准,系统地研究了不同辐射模式以及不同光谱资料对大气红外冷却率计算的影响.结果发现:光谱资料的不同对大气平流层红外冷却率的影响大于对对流层和地面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发现:比辐射率模式在CO_2和O_3长波冷却率的计算中带来较大的误差;使用CG近似的各种带模式方法都程度不同地带来误差;当用压力换算因子来处理大气非均匀路径时,不但应当对不同气体采用不同的n值,而且在不同的高度范围,同一气体的n值亦应不同.最后,我们表明了当用透过率相乘定律来处理重迭吸收带时,只有那些宽度小于15cm~(-1)的窄带模式才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1986, 10(4): 402-408.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6.04.07
摘要:
本文利用Reed的综合方法,对1983年5—9月四川省六次西南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暴雨的出现与西南涡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在涡发展时期,对流层高低层存在“三支气流”,并将其与美国落基山东侧暴雨区内的“三支气流”作了比较.
本文利用Reed的综合方法,对1983年5—9月四川省六次西南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暴雨的出现与西南涡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在涡发展时期,对流层高低层存在“三支气流”,并将其与美国落基山东侧暴雨区内的“三支气流”作了比较.
1986, 10(4): 409-418.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6.04.08
摘要:
本文对南海海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特征指数及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等要素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海秋、冬季节的海表温度与同海区第二年初夏的海温状态、长江中、下游的降水有明显的相关;初夏南海海温与同时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脊有密切的联系,而副高西部脊的西伸位置和强度变化又对长江中、下游的降水有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当秋、冬季节南海海温高时,下年初夏南海海温也偏高,南海副热带高压脊偏强,西太平洋副高脊位置偏西,相应地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这个相关联系表明南海秋、冬季节海温的热状态是影响长江中、下游初夏降水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副高西部脊又是这个过程的重要环节.
本文对南海海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特征指数及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等要素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海秋、冬季节的海表温度与同海区第二年初夏的海温状态、长江中、下游的降水有明显的相关;初夏南海海温与同时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脊有密切的联系,而副高西部脊的西伸位置和强度变化又对长江中、下游的降水有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当秋、冬季节南海海温高时,下年初夏南海海温也偏高,南海副热带高压脊偏强,西太平洋副高脊位置偏西,相应地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这个相关联系表明南海秋、冬季节海温的热状态是影响长江中、下游初夏降水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副高西部脊又是这个过程的重要环节.
1986, 10(4): 419-425.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6.04.09
摘要:
本文定量地分析了一个改进的有偏估计调整算法的特性.并对此法和流行的Twomey调整算法的反演结果作了对比研究,证明前者的反演精度和对测值误差的适应能力均优于后者.
本文定量地分析了一个改进的有偏估计调整算法的特性.并对此法和流行的Twomey调整算法的反演结果作了对比研究,证明前者的反演精度和对测值误差的适应能力均优于后者.
1986, 10(4): 426-430.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6.04.10
摘要:
本文采用詹金斯的谱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160个代表站月降水量资料的自谱值,揭示出我国近30年来降水振荡主要周期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110°E以西),主要周期相对地集中在31.4—39.0个月之间,表现出以准三年振动为主;而我国东部地区(110°E以东),主要周期集中在21.2一29.2个月之间,表现出以准两年振动为主.特别是通过对青藏高原以东地区降水振荡主周期及其分布特征的分析,为我国雨带类型的区域划分范围提供了比较充分的依据,并为长期预报提供重要的气候背景.
本文采用詹金斯的谱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160个代表站月降水量资料的自谱值,揭示出我国近30年来降水振荡主要周期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110°E以西),主要周期相对地集中在31.4—39.0个月之间,表现出以准三年振动为主;而我国东部地区(110°E以东),主要周期集中在21.2一29.2个月之间,表现出以准两年振动为主.特别是通过对青藏高原以东地区降水振荡主周期及其分布特征的分析,为我国雨带类型的区域划分范围提供了比较充分的依据,并为长期预报提供重要的气候背景.
1986, 10(4): 431-436.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6.04.11
摘要:
1983年2月以来,利用红宝石激光雷达对平流层气溶胶层进行了一系列探测.结果表明:因受El Chichon火山爆发的影响,平流层气溶胶层后向散射比峰值和14—23.5公里高度范围内积分后向散射系数均明显增大。本文对部分探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1983年2月以来,利用红宝石激光雷达对平流层气溶胶层进行了一系列探测.结果表明:因受El Chichon火山爆发的影响,平流层气溶胶层后向散射比峰值和14—23.5公里高度范围内积分后向散射系数均明显增大。本文对部分探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1986, 10(4): 437-442.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986.04.12
摘要:
本文统计分析了北京、沈阳、广州和西安等地从1954年至1981年气象能见度资料。结果表明,1967年左右,四个城市的能见度都较好,约从1968年以后,能见度都倾向于变坏,北京能见度的变坏更为严重,约从1967年的23公里降为1979年的11公里。最后,本文分析了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地面气温之间的相关特性.
本文统计分析了北京、沈阳、广州和西安等地从1954年至1981年气象能见度资料。结果表明,1967年左右,四个城市的能见度都较好,约从1968年以后,能见度都倾向于变坏,北京能见度的变坏更为严重,约从1967年的23公里降为1979年的11公里。最后,本文分析了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地面气温之间的相关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