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Indochina Peninsula and South China
-
摘要: 全球变暖使得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和频率均呈上升趋势,位于亚洲季风区的中南半岛和华南(INCSC)地区更易受到极端降水影响而发生洪涝灾害。本文利用逐日降水资料对1951~2015年INCSC地区湿季(5~10月)的极端降水事件进行客观分类,并对每一类极端降水事件的环流特征及年际、年代际和长期趋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降水中心位置,INCSC地区的极端降水可客观分为华南类、中南半岛类、缅甸—云南类和华南南部—越南北部类,它们所联系的大尺度流型(Large-scale meteorological pattern,简称LMP)以中高纬波列和热带偶极子环流为主。其中,华南类的LMP在对流层高层为类似于东亚—太平洋(East Asia-Pacific,简称EAP)遥相关型的“+ ? +”经向型波列,但中心位置较典型EAP型偏西南,中东部的负异常环流为关键系统,低层为位于低纬度地区的“+ ?”经向型波列。中南半岛类LMP特征为热带偶极子异常环流,对流层低层较高层更为显著宽广。其余两类极端降水LMP在对流层高层受Rossby波列影响,低层主要为偏弱的热带偶极子环流特征。(2)INCSC地区极端降水的频次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主要来自于华南类和中南半岛类极端降水的贡献。经向型波列的LMP频发是造成华南类极端降水增多的原因。(3)中南半岛与华南地区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具有反对称特征,从中南半岛类的角度看,阿拉伯海经中南半岛至南海的低压环流稳定维持不利于在华南地区形成极端降水。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6
- HTML全文浏览量: 39
- PDF下载量: 66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