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夏季欧亚中高纬大气ISO与欧洲阻塞频率的联系及其对极端高温事件的协同作用

温昕晟 杨双艳 高铭祥 李天明

温昕晟, 杨双艳, 高铭祥, 李天明. 夏季欧亚中高纬大气ISO与欧洲阻塞频率的联系及其对极端高温事件的协同作用[J]. 大气科学.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207.22077
引用本文: 温昕晟, 杨双艳, 高铭祥, 李天明. 夏季欧亚中高纬大气ISO与欧洲阻塞频率的联系及其对极端高温事件的协同作用[J]. 大气科学.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207.22077
Relation of Atmospheric ISO at Mid-High-Latitude-Eurasia to the European Blocking Frequency and Their Co-effect on Extreme Hot Events during Boreal Summer[J].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207.22077
Citation: Relation of Atmospheric ISO at Mid-High-Latitude-Eurasia to the European Blocking Frequency and Their Co-effect on Extreme Hot Events during Boreal Summer[J].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207.22077

夏季欧亚中高纬大气ISO与欧洲阻塞频率的联系及其对极端高温事件的协同作用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207.2207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88101),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210660),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开放课题(LTO2116)

Relation of Atmospheric ISO at Mid-High-Latitude-Eurasia to the European Blocking Frequency and Their Co-effect on Extreme Hot Events during Boreal Summer

  • 摘要: 本文利用1979–2018年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夏季欧亚中高纬地区10–30天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时空演变及其对欧洲阻塞频率的影响,并探讨了两者对欧亚极端高温发生频率的协同作用。研究表明,欧亚中高纬10–30天大气ISO表现出东传和西传两种模态。东(西)传模态下,对流层西北-东南向倾斜的四极型(东西向分布的偶极型)准正压位势高度异常耦合温度异常同时向东南方向(向西)传播。位相合成表明,在两个模态下,中高纬低频Rossby波列在传播过程中能够显著影响欧洲阻塞的发生。东(西)传模态位相6–7(5–6)期间,欧洲阻塞发生最频繁。在东(西)传模态位相6–7(5–6)期间,无阻塞发生时,欧洲西部、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以及我国东北平原(欧洲和乌拉尔山)地区分别受准正压的+ – + –(+ –)高度异常控制,导致欧洲西部和乌拉尔山(欧洲)地区出现显著的极端高温频率正异常,而东欧平原和我国东北平原(乌拉尔山)地区出现频率负异常。有阻塞发生时,东传模态下,欧洲西部的正高度异常强度明显增强,乌拉尔山地区,东欧平原以及我国东北平原地区的高度异常强度均有所减弱。同时,欧洲以南出现负的高度异常;西传模态下,偶极型高度异常强度均增强,欧洲以南和我国东北平原分别出现负的和正的高度异常。可见,在两个模态阻塞频发位相下,阻塞的发生增加了欧洲和我国东北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降低了欧洲以南和乌拉尔山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因此,欧洲阻塞活动显著调控了欧亚中高纬地区大气ISO两个传播模态对极端高温事件的影响。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9
  • HTML全文浏览量:  20
  • PDF下载量:  3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5-11
  • 录用日期:  2022-09-06
  • 修回日期:  2022-07-14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10-0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