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台风“美莎克”(2020)的变性过程中降水的微物理机制研究

杜涵 平凡 谭桂容 周冠博 黄伟 沈新勇

杜涵, 平凡, 谭桂容, 周冠博, 黄伟, 沈新勇. 台风“美莎克”(2020)的变性过程中降水的微物理机制研究[J]. 大气科学.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302.22246
引用本文: 杜涵, 平凡, 谭桂容, 周冠博, 黄伟, 沈新勇. 台风“美莎克”(2020)的变性过程中降水的微物理机制研究[J]. 大气科学.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302.22246
Analysis of microphysical mechanisms of torrential rainfall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rocess of Typhoon Maysak (2020)[J].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302.22246
Citation: Analysis of microphysical mechanisms of torrential rainfall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rocess of Typhoon Maysak (2020)[J].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302.22246

台风“美莎克”(2020)的变性过程中降水的微物理机制研究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302.22246
基金项目: 基于多源资料融合技术的嘉兴短时临近预报及分析系统(项目编号:JXJX-2022-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30967)

Analysis of microphysical mechanisms of torrential rainfall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rocess of Typhoon Maysak (2020)

  • 摘要: 本文采用数值模式WRF4.2对2020年09号变性台风“美莎克”进行了数值模拟,再现了“美莎克”北上过程中逐渐与高纬度冷槽结合变性并产生暴雨的过程。通过对台风眼壁区及雨带区热力学、动力学及云微物理特征的分析,得到了冷槽对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特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的结果表明:(1)干冷空气由中层入侵台风眼壁区,使对流的高度降低,其造成的上干下湿的不稳定结构维持了中低层的对流强度。在雨带区,冷空气从低层入侵从而抬升暖空气以及垂直涡度输送作用使得高层的上升运动更强。系统逐渐演变为向前倾斜的对流结构。(2)本次降水的主要云微物理过程为:由水蒸气凝华的雪花在下落过程中收集了云水,并融化为雨水,雨水又收集了大量的云水导致增长。还有部分雨水源自霰粒子融化和雨水收集霰粒子,霰粒子主要来自云雪收集云水的过程。(3)雪的融化以及雨水收集云水是雨水的两个最大来源,冷槽通过影响了台风的热动力结构,影响到了云水和云雪的空间分布,最终影响到降水的空间分布:在眼壁区云水更聚集于内核,在雨带区沿出流的方向上云雪更超前于云水。而雨水主要分布在云雪和云水的大值相重合的区域。在量值特征方面,低层干冷空气的入侵使得雨带区云雪的凝华和雨水蒸发效率更高,云水凝结效率低,导致了雨带区的水凝物中的云雪占的比重更大,云水及雨水的占比更少。(4)冷槽主要是通过影响到台风垂直速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云雪的凝华和云水的凝结效率,继而影响到云雪收集云水、云雪收集云水增加至霰、雪融化为雨水、雨水收集云水、霰融化为雨水等过程的效率,最终导致了降水量的变化。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5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1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12-12
  • 录用日期:  2023-04-03
  • 修回日期:  2023-02-1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4-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