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stical analysis of micr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visibility in Southern coast of Fujian
-
摘要: 利用2019~2021年翔安区气象局观测的雾滴谱资料,分析了闽南沿海雾的微物理参数及滴谱特征,研究了能见度与粒子数浓度、液态水含量、相对湿度等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能见度进行分级参数化拟合与检验评估。结果表明闽南沿海雾的平均粒子数浓度为47.5 cm-3,平均液态水含量为0.0763 g·m-3。当能见度下降时,粒子数浓度、液态水含量快速上升,平均直径、有效直径等物理量缓慢上升。能见度低于100 m时,平均粒子数浓度达到115.42 cm-3,液态水含量达到0.228 g·m-3。粒子数浓度和液态水含量谱线均呈现双峰结构特征分布,其中粒子数浓度主峰值为4~6 μm,次峰值为22~26 μm。液态水含量与粒子数浓度相反,主峰位于24~26 μm,次峰为4~6 μm,表明雾的粒子数浓度主要受小粒子控制,但液态水含量以20~30 μm段的粒子贡献最为显著。与沿海地区相比,闽南沿海雾的平均粒子数浓度小于华南沿海,高于华东沿海;平均液态水含量高于华南沿海,低于华东沿海。与内陆城市区域或县郊相比,同等状态下沿海的粒子数浓度明显更低,但液态水含量更大。采用四种参数化方案对能见度进行了分段以及不分段拟合。评估检验结果表明,采用粒子数浓度和液态水含量的乘积作为因子的分段拟合效果最优,尤其是对于1 km以下的能见度拟合效果更优。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3
- HTML全文浏览量: 5
- PDF下载量: 11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