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孙建华, 卫捷, 张小玲, 赵思雄, 陶诗言. 2004年夏季的天气及预测试验[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10(1): 1-18. DOI: 10.3878/j.issn.1006-9585.2005.01.01
引用本文: 孙建华, 卫捷, 张小玲, 赵思雄, 陶诗言. 2004年夏季的天气及预测试验[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10(1): 1-18. DOI: 10.3878/j.issn.1006-9585.2005.01.01
SUN Jian-Hua, WEI Jie, ZHANG Xiao-Ling, ZHAO Si-Xiong, TAO Shi-Yan. Weather System Analysis and Its Real-Time Prediction in Summer 2004[J].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5, 10(1): 1-18. DOI: 10.3878/j.issn.1006-9585.2005.01.01
Citation: SUN Jian-Hua, WEI Jie, ZHANG Xiao-Ling, ZHAO Si-Xiong, TAO Shi-Yan. Weather System Analysis and Its Real-Time Prediction in Summer 2004[J].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5, 10(1): 1-18. DOI: 10.3878/j.issn.1006-9585.2005.01.01

2004年夏季的天气及预测试验

Weather System Analysis and Its Real-Time Prediction in Summer 2004

  • 摘要: 简要介绍了2004年夏季的主要天气过程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4年汛期预测的结果.总体上看,2004年夏季江淮流域的降雨分布较均匀,没有造成大江大河及大范围的洪涝,中高纬度典型的梅雨环流形势没有完全建立,西风槽活动频繁.夏季最强的一次降雨过程(7月15~20日)是高空低压槽前的持续性暴雨.2004年夏季华北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多,多为低槽冷锋造成;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明显偏多,8月登陆浙江、福建的2个台风破坏力较大;江南和西北都出现了较强的高温天气,江南和新疆的高温分别为副高和大陆高压造成;9月2~5日川东和重庆的降雨与低涡在该地区的稳定维持有关.从汛期实时降水预测结果看,预测系统对6~8月江淮雨带及其暴雨中心的预测较为准确,对大范围的雨带无漏报和空报.而对华北地区降雨而言,预测评分要低于江淮梅雨,这可能是因为模式中的物理过程,特别是降水的物理过程未能完全准确反映华北地区的情况.要提高华北地区降雨的预测水平,今后应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