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赵思雄, 张立生, 孙建华. 2007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及其中尺度系统特征的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12(6): 713-727. DOI: 10.3878/j.issn.1006-9585.2007.06.02
引用本文: 赵思雄, 张立生, 孙建华. 2007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及其中尺度系统特征的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12(6): 713-727. DOI: 10.3878/j.issn.1006-9585.2007.06.02
ZHAO Si-Xiong, ZHANG Li-Sheng, SUN Jian-Hua. Study of Heavy Rainfall and Related Mesoscale Systems Causing Severe Flood in Huaihe River Basin during the Summer of 2007[J].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7, 12(6): 713-727. DOI: 10.3878/j.issn.1006-9585.2007.06.02
Citation: ZHAO Si-Xiong, ZHANG Li-Sheng, SUN Jian-Hua. Study of Heavy Rainfall and Related Mesoscale Systems Causing Severe Flood in Huaihe River Basin during the Summer of 2007[J].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7, 12(6): 713-727. DOI: 10.3878/j.issn.1006-9585.2007.06.02

2007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及其中尺度系统特征的分析

Study of Heavy Rainfall and Related Mesoscale Systems Causing Severe Flood in Huaihe River Basin during the Summer of 2007

  • 摘要: 针对2007年6~7月的淮河致洪暴雨,采用NCEP资料、卫星TBB(Temperature of Black Body)资料、地面加密资料和1h的降水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到结果如下:1)2007年6~7月主汛期的暴雨带主要位于淮河流域,而不是像通常那样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时间长达30余天,超过2003年(持续20余天)。2)整个汛期从6月19日开始至7月26日结束,根据影响系统和雨区分布的不同,可将降水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2阶段(6月29日~7月10日)降水最强,影响最大,与梅雨的降水有更多相似。在第2阶段中又有4次降水过程,其中第4次过程(7月7~9日)降水最强,导致10日在王家坝开闸泄洪。3)高纬度的阻塞形势(西阻型)有利于环流的稳定维持和暴雨的持续发生。4)副热带高压稳定在26°N,有利于雨带维持在32°N,另外南海季风涌沿副高西侧将大量水汽输送至淮河流域。5)在阻高和副高之间的西风带上,巴尔喀什湖为低槽区,不断有小股冷空气经我国西北和黄河上游沿偏西路径移至淮河流域,西风槽加深甚至在中国大陆出现切断低压,这在过去淮河暴雨期间不太多见,表明存在明显的中低纬度的相互作用。与此同时,在7月8日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与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相迭置耦合,非常有利于垂直运动的加强和暴雨的发生。6)在暴雨期间有中尺度低压(扰动)的发生发展,并有与之相关的中尺度云团、雨团甚至更小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出现,致使8日寿县24h降水量达262 mm之多。该次强暴雨与淮河流域前期多场强降水形成的高水位“遭遇”,引发了严重的洪水,其影响超过了2003年,成为了1954年以来淮河流域最严重的洪涝。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