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初步研究

刘舸 张庆云 孙淑清

刘舸, 张庆云, 孙淑清. 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初步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12(6): 738-750. doi: 10.3878/j.issn.1006-9585.2007.06.04
引用本文: 刘舸, 张庆云, 孙淑清. 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初步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12(6): 738-750. doi: 10.3878/j.issn.1006-9585.2007.06.04
LIU Ge, ZHANG Qing-Yun, SUN Shu-Qing. A Preliminary Study on Activities of Tropical Cyclones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during the Summer in 2006[J].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7, 12(6): 738-750. doi: 10.3878/j.issn.1006-9585.2007.06.04
Citation: LIU Ge, ZHANG Qing-Yun, SUN Shu-Qing. A Preliminary Study on Activities of Tropical Cyclones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during the Summer in 2006[J].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7, 12(6): 738-750. doi: 10.3878/j.issn.1006-9585.2007.06.04

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初步研究

doi: 10.3878/j.issn.1006-9585.2007.06.04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4CB418303,上海台风所台风研究基金2006STB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2300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Activities of Tropical Cyclones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during the Summer in 2006

  • 摘要: 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主要有如下特征:1)生成时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且强度强,登陆中国数偏多。2)登陆热带气旋有其各自特点。例如 “碧利斯”影响范围大、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桑美”风速大,登陆后迅速减弱。作者针对上述2个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1)2006年6月27日~8月31日,来自印度洋的热带西风增强并东推延伸及115~140°E的越赤道气流的加强都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并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简称MJO)的湿位相、高低层纬向风切变弱和菲律宾以东地区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ngence Zone,简称ITCZ)对流活跃等背景条件配合下,使热带气旋在这一阶段频发。2)2006年夏季水汽含量与供给对登陆热带气旋的影响显著。“碧利斯”和“桑美”的水汽来源不同是造成这两个登陆热带气旋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40
  • HTML全文浏览量:  14
  • PDF下载量:  171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