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d Search
Impact Factor: 5.8

北半球爆发性气旋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狂风怒号,浊浪排空, 201653日,辽东海域12级疾风扫过,连续引发3起船舶遇险。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最大降水量超过140毫米。如果认为上述场景是发生在台风袭击的时候,那这个答案是错的。实际这是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爆发性气旋”。

 

“爆发性气旋”又名“气象炸弹”,具有气旋中心气压迅速降低、气旋强度急剧增大的特点,常伴随大风、强降水或雨雪等恶劣天气。由于其发展迅速和破坏力巨大,往往会给沿海地区和海上船舶航行等带来巨大危害,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被认为是最危险的天气系统之一。

 

经典的爆发性气旋定义是指气旋中心海表面气压在24小时内降压达到24 hPa以上。由于使用资料的时空分辨率不同,不同学者采用不同的爆发性气旋定义。那么是否有更为合理的爆发性气旋定义?北半球爆发性气旋具有怎样的时空分布特征呢?

 

围绕上述问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傅刚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修正了经典的爆发性气旋定义,即不仅考虑气旋中心海表面气压要在24小时内下降达到24 hPa以上,而且海表面10 m高度上的最大风速要大于17.2 m s-1。作者指出,由于一部分按照经典定义的爆发性气旋相伴随的10 m高度风速非常弱,有的仅为8.2 m s-1,不会带来严重危害,因此有必要对“爆发性气旋”的定义进行修正。作者还根据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地理位置,把北半球划分成“A”(20°N-90°N,90°W-90°E) “P” (20°N-90°N, 90°E-90°W),研究了1979年至2016“A“P爆发性气旋的空间分布、强度、季节变化和移动路径等气候特征。

 

以上研究成果已被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接收并出版,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504241275049)的资助,傅刚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1:  201833日大西洋上空的爆发性气旋

 

论文信息:Citation: Fu, G., Y. W. Sun, J. L. Sun, and P. Y. Li, 2020: A38-year climatology of explosive cyclones 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dv.Atmos. Sci., 37(2), 143−159, https://doi.org/10.1007/s00376-019-9106-x.

下载链接:http://www.iapjournals.ac.cn/aas/en/article/doi/10.1007/s00376-019-9106-x